2022年ESG策略問卷調查:台灣中小企業與ESG商機的距離

B型企業協會與「CSR@天下」聯手推出「2022 台灣中小企業ESG策略問卷調查」。

圖片來源: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2022 中小企業ESG策略問卷調查結果

越來越多數據顯示,良好的企業ESG (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表現能減輕風險、利於長期財務績效。ESG和永續發展已然成為董事會、投資者和所有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熱門話題。然,相較於大型集團的資源,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主面對ESG, 卻不知道該如何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就業人數佔全台81%人口的中小企業乃台灣國本,B型企業協會與CSR@天下聯手推出「2022 台灣中小企業ESG策略問卷調查」,為中小企業ESG現況與挑戰提供初步樣貌與方向。

此次調查廣義之中小企業(營業額3000萬-50億),共有247份有效問卷,其中製造業佔31%、批發零售26%、服務業19%、科技業8%。

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普遍認同ESG有助於掌握商機,但實質投入仍偏少數,目前主要動機以提高品牌形象為主;認為做ESG最大的挑戰在於成本增加,已採取相關策略與行動者只有1/4。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尚未真正將ESG視為投資、新商機來源,因此仍裹足不前。

圖表一:企業對於ESG有新認知,不再侷限於「做公益」。

台灣中小企業的ESG現況

可喜的現象是,86%受訪的中小企業已經認同做ESG或CSR的企業可以兼顧公益與獲利、53%表示評估公司營運績效時,會納入ESG等非財務指標衡量。中小企業也認為做ESG可提升品牌形象、開發新市場;可見近年來在ESG風潮下,企業主對於CSR已有嶄新認知,不再侷限於做公益,而是認為應納入營運考量,認同ESG商機。

關於ESG 中小企業最重視什麼?

多數企業認同做好ESG有助營運,包括品牌形象的提升、開發新市場、回應客戶需求等等。同時也有高比例的企業認為這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就ESG能吸引人才部分,則未列入首要好處之一。推估目前中小企業投入ESG,較著重於顯而易見的好處,至於較間接、隱性的效益,例如吸引人才,並非主要的期待。

一般印象中,投融資時若有卓越的ESG作為,有利資金取得條件,但在中小企業金融活動上的相關性則不顯著。推估由於營業規模相對較小、借貸資金較低,因此投融資尚未構成影響力。這也跟一般期待資金面趨動企業ESG作為有所落差。

此外,一般認為企業主常會受到同儕壓力而採取某些行動,在ESG方面,同儕壓力影響也不大,推估可能是中小企業普遍尚未有積極行動,因此未感受到同儕壓力。

圖表二:高比例的企業認為做好ESG可產生許多好處,同時也是應盡的責任。

中小企業最重視 E/環境的什麼議題?

在環境友善方面,從最能入手的廢棄物減量,到源頭R&D的綠色設計,都已是關注焦點,氣候風險則較少注意。此亦符合企業規模原則,因氣候變遷導致的營運風險,目前為大型、跨國企業較在意的議題。

圖表三:中小企業在環境友善方面,較關注廢棄物減量以及產品的綠色設計。

在ESG行動上,以目前最受關注的碳盤查為例,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組織/產品碳盤查者(ISO14064/7),已有23%。其中科技業最積極、次為製造業、服務業,批發與零售業則居末位。推估在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與日趨嚴格的法規要求下,出口導向的科技業、製造業因而最積極回應;至於內需導向為主的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則尚無做碳盤查的壓力。

圖表四:目前有23%企業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組織/產品碳盤查,其中以科技業最積極。

除了碳盤查,了解商業活動造成的環境衝擊外,企業在環境上採取哪些節能減碳的行動呢?最多數企業仍處於「正在了解中,還沒有計劃或行動」。至於已經採取行動的,則以企業內部的管理與調整為主,包括設備的汰舊換新、製程改善、產品設計變更等,綠電、碳抵銷非首選。這是一種健康的現象,顯示企業已有正確的認知,節碳應該從營運面著手,先靠自己「瘦身」最重要。

圖表五:多數企業在E/環境上尚未採取行動;部分已採取的,多從「營運面」著手來進行節碳,如設備的汰舊換新。

台灣中小企業的ESG挑戰

雖然有53%的企業表示在評估公司營運績效時會納入ESG等非財務指標衡量;83% 企業在進行新投資時會考量ESG,但實際上真正已經制定ESG策略及行動的則只有26%;有關ESG人力,則高達81%的企業尚無設置專責人員。

圖表六:因為成本、人力和缺乏專責人員,使得台灣中小企業在做ESG時面臨挑戰。

對中小企業而言,做ESG最大的挑戰在於擔心成本增加、缺少人才、不知如何著手;調查顯示台灣中小企業在ESG投入上;雖然觀念上已經認同,但真正要採取具體行動,仍有一段路要走。

圖表七: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成本」還是其做ESG與否的主要考量。

中小企業如何掌握ESG商機

中小企業大多數還不在國內外ESG法規要求或市場驅動的規範內,因此仍然處於被動反應、觀看的態度。

然,在台灣的B型企業社群,已經有諸多實例,顯現ESG是門好投資,例如:

  1. 位於台中大雅工業區的嘉澎塑膠打造超高員工認同的幸福傳產,營業額五年成長4倍;

  2. 本土最大會計師事務所—嘉威聯合會計師,打造高薪、不加班的工作文化,業績每年成長15%;

  3. 綠藤生機與成真咖啡 ,成功圈粉員工與消費者; 

  4. 茶籽堂堅持使用在地原料、投入社區營造並減碳減塑,洗沐用品躍入星級旅館供應鏈;

  5. 美科實業聯合供應鏈夥伴從源頭包材減碳; 

  6. 亞洲最大的真空成型食品塑膠容器—金元福,全額支付外籍移工仲介費,降低員工流動率、技術力提升。

可見想搭上ESG商機列車,需深入營運精髓,將ESG視為投資,就可打造真實的ESG競爭力。

【同場加映】

「2022 台灣中小企業ESG策略問卷調查」完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