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照顧

缺水下的危機,更是商機!

台灣原本有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河谷狹窄水庫庫容小及地質年淺質弱適合建壩地點有限等侷限使降雨量無法充分蓄存利用;從2009~18年統計平均年降雨量達917億噸,是世界平均值2倍以上,卻有6成流入大海白白浪費。 另,據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以降雨和徑流為主的水資源軟體市場估計為4.031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6.715億美元。其實不止台灣,全球也面臨缺水及水資源危機,但這居然都是企業看好的市場商機?

神奇!這公司幫助員工心理健康及戒癮治療 更用微信了解供應商的員工狀況

B型企業加德滿都(Kathmandu)是創立於1987年的紐西蘭國民戶外運動品牌,全球擁有2, 000名員工,年營業額5.4億澳幣 (約新台幣112億),旗下包含美國衝浪服飾Rip Curl及登山鞋Oboz品牌。雖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受各國封城,受僱員工及各地實體營業都受到相當影響,正採取包含高階主管的薪水下降百分之20,計畫中的資本支出都取消或延期等積極的節省成本措施。CEO 西蒙奈特(Xavier Simonet)說:「保護我們團隊和客戶的健康和福祉,並確保營運能永續地持續下去是我們一貫的目標。」這個目標早在全球疫情前就以透過一連串的策略及舉措來開展。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3 :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3 :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線上分享會 Part 3
主題:B型企業創造共益的世界
講者:B型企業協會 黃惠敏秘書長
當消費者訴求理念、當企業面臨轉型,B型企業運動如何推動企業走向共益與永續經營?
B型企業「用商業的力量改變世界」的核心理念,期許企業在獲利的同時兼顧與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利益,更連結產業、社群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永續經濟,打造共益與永續獲利的正向循環。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1 :嘉威《做員工的靠山,做客戶的助力》

【影片】團結合作共抗疫 Part 1 :嘉威《做員工的靠山,做客戶的助力》

線上分享會 Part 1
講者: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宏尉會計師
攜手員工和客戶一起在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相挺,嘉威如何抓住員工和客戶的心?
嘉威翻轉會計師事務所的血汗形象,把員工當家人、也照顧他們的家人,做員工的後盾,讓他們積極投入、熱愛工作,達成高效率、低離職率的「不加班」文化。面對客戶更是在專業服務之外,隨時關心、精準掌握客戶需求,主動提供資源及支援,為其創造價值,提升客戶黏著度,一起走得更遠。

【疫情中一起前行#4】幫客戶填紓困表單、照顧員工家人 B型企業協會:關懷所有利害關係人的企業才能走過疫情

怎樣的公司在面對疫情時衝擊較小?B型企業協會理事長、嘉威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張宏尉認為,如果企業不只對股東,也對員工、供應商及社區環境負責,突發狀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比較少。

企業面對疫情的威脅,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定要先能活下來。因此,B型企業協會直接派人到各會員企業去協助,減輕他們的負擔。成員間也因為這樣關係更緊密,疫情讓彼此串聯的比以前更深。

太萌的純真飲料(Innocent drinks) 圈粉員工及供應商 打造共益綠色供應鏈

碰到了世紀病毒的挑戰,企業如何不斷鏈?不放無薪假?創立於1998年的純真飲料,多年經歷成長高峰,但也重重摔下,將股份賣給可口可樂更被大大的噓聲。但靠其對消費者的價值主張「方便且健康美味的果汁」及有趣獨特的品牌特質站穩腳步更一路圈粉不斷,也成為各大商學院的知名個案。不僅協助生產者共同利用科技降低農地水資源浪費,也重塑永續與員工之間的距離,賦權員工主動拉著供應商一起降低剩食,不僅為公司的營運節省成本,又幫助需要的弱勢社區,與利益相關者站在一起,讓純真飲料不斷鏈,不放無薪假,永遠新鮮美味。

嘉威與B型企業 相遇五年的經歷

從嘉威開始接觸 B型企業到現在,一轉眼也五年了,我個人也從對社會企業(SE)、B型企業(B Corp)、企業社會責任(CSR)都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下,到被選為台灣 B型企業協會的理事長,很意外也很感謝,也覺得責任重大,在這裡也跟嘉威的客戶們說一聲,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都很歡迎與我們聯繫,嘉威很樂意提供各式的資訊,我個人也會盡力提供協助。嘉威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家與眾不同的事務所,我們不只重視客戶,更重視員工及他們的家人;

超過150家企業帶著10萬名員工一起 超前綠行動

正如全球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Patagonia的創辦人伊方.修納說的「在死掉的星球上,沒有生意可做」。同樣地因新冠病毒疫情,封城救人命失經濟的情況,更讓許多國家及人民都像是活在這句話當中。眾多科學論述也強調是暖化,讓原本在動物上的病毒,會轉移陣地與人類的距離變近了。該如何行呢?

創意設計經濟大咖Kickstarter的員工信任危機! 超前部署 賦權員工領導力

面臨全球疫情,霎時許多公司被迫實施在家工作,視訊軟體或硬體架構或分配人力佔據討論版。運用工具應急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得到員工信任,因為就算老闆不在同一地點工作,也不用擔心工作沒效率。引領全球創意設計經濟大爆發的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居然碰到員工信任危機!員工企圖組織工會,管理層從反對到開放投票,過程中更被許多創意設計界撻伐,這一路他們學到什麼?

不到200個員工的淨七代,如何啟動100個美國城市的淨宣言?

一家營收不到100億台幣、員工不到200人的清潔與個人用品公司,跟100個宣告將100%使用乾淨能源的美國城市,看起來是很難扯上關係、而且規模相距甚大的兩碼子事。但是,這家矢志於環境友善的公司淨七代(Seventh Generation),除了自許做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到未來的世世代代,還在2018年發下豪願,要影響100個美國城市,讓這些城市承諾:100%轉換到使用再生、乾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這個目標如果達成了,淨七代的每個員工都將得到獎金。

衛報為什麼成為B 型企業? 客戶影響力讓他們「不再只談論,而是行動」!

《衛報》始終是一個以使命為導向的組織, B型企業也是同樣重視企業使命及利潤的公司,因此很自然符合我們的企業價值 。 成為認證B型企業代表的是對我們所擅長的媒體產業及其所涉及環境和社會影響仍需要努力的營運方向,要始終保持相當嚴格並客觀審視的策略;也持續向我們的客戶 - 讀者溝通我們是哪一種企業,更能加入全球B型企業這一群志趣相投的企業社群們,並在其中彼此分享並相互鼓勵,更共同成長。

台灣中小企業急轉型 創新留才保衛戰 供應鏈與環境也大轉彎

B型企業協會與國泰金控、國泰人壽、資誠永續服務、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等夥伴共同開展的「2019 Business for Good 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於2020年1月4日假台北創新實驗室舉辦總決賽及成果發表暨慶祝大會。

特斯拉開放試乘中!員工可免費租借一天的這家企業是?

聽過這樣的公司嗎?逛街一小時或到書店看書一小時,公司都捐五塊給慈善機構;拿書與書店拍照,公司給你半天閱讀假,拿著電影票自拍,公司給你半天電影假;辦公室二樓設有健身房,隔壁的空房停著熱愛單車運動同仁的寶貝,一旁還有著紓解員工疲勞的按摩椅。

天然的尚好 - 再生能源賦予員工價值、造福社區,更實踐創新企業永續轉型

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設備價格下降了75%,加上美國聯邦政府的激勵措施包括30%的稅收抵免和加速的折舊,太陽能產業已在市場上呈現爆炸式增長。據REN21研究機構公布全球的太陽光電發電占55% (達100GW,成長率25%),而台灣的再生能源政策也鼓勵一般民眾在自家的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並將所生產的電以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賣回台電獲電費補助。在此發展下,從事於再生能源產業除投身於對環境保護外,他們又是如何實踐三重基線(人、環境、獲利),全面地走在永續營運的路上。

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都希望對員工及供應鏈更好 台灣首創Business for Good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 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來自全台17所大學的60位同學及20家的50位企業代表日前於10/18-19日齊聚於國泰人壽淡水教育中心,共同參與Business for Good創新商模營。參與的企業希望透過Business for Good計畫,在員工照顧、供應鏈與社區扶植,或者環境管理面向提升永續競爭力,因應從股東至上轉向利益關係人積極管理的國際潮流,掌握永續升級的大好機會。

半數員工是更生人 留任率達96% 更創造年平均營收118億新台幣的這家企業怎麼辦到的?

客戶是全球知名汽車大廠如Audi, BMW, Benz的美國B型企業晉升工程(Cascade Engineering) ,看起來雖像一般傳統的零件製造供應商,但他們營運可一點也不傳統;創辦人凱勒(Fred Keller)在康乃爾大學主修材料工程,1973年創立從六個人開始的公司,到現今交棒後已在美國和歐洲共有超過1,900名員工、創造近三年年平均營業額近3.76億美金(約118億新台幣)的中小企業。更令人吃驚的,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是更生人,晉升工程說他們只是「回歸的公民」(Returning Citizens),更有「福利到生涯」(Welfare to Career)計畫讓原本只能領社會福利的單親家庭到有完整的職業生涯並養大三個小孩,究竟他們怎麼做到的?

告訴我們,如何能進入你的公司? 雇主品牌從招聘開始

在員工還沒有成為員工之時,就能把企業的雇主品牌推銷出去,而就算不能得到一個有力的員工,也能得到一個高度認同感的消費者顧客,這是Future State 這家專業管理顧問諮詢公司的人才策略所打的如意算盤。他們認為企業最大的品牌行銷第一步不在客戶上,而是在未來的員工上,看來很是顛覆;但也不算是太離譜,因為掌握未來的員工就是幫助公司服務客戶, Future State 是這麼說的,每次成功僱用一個合適的應試者,就等於代表一筆50萬美元的資產。或許現今高談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時,也能參考Future State 的作法,找到吸引新青世代的堅強實力!

負責任的導遊 - 無畏旅遊 (Intrepid Travel) 幫助旅客花好錢 直接讓當地的環境及社區受惠

「無畏旅遊」(Intrepid Travel)現任CEO桑頓(James Thornton)表示:「B型企業認證幫助我們鎖定使命,以超越利潤(Beyond the Profit)的企業使命來營運,用永續共益的方式來增長市場。重新關注我們認為重要的價值,透過B型企業的檢驗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這些話正是因之前他們與上市的跨國旅遊公司Tui在2011年合組新公司,因經營理念分歧;但「無畏旅遊」在雙方共識買下六成的股權和平分手。

【B型企業活動精彩回顧】循環經濟與永續經營:誰說法律事務所是黑白的

博仲認為一個提供專業顧問服務的企業,如律師、會計師或建築師事務所等,不僅需要對客戶負責,為同仁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後盾是非常很重要的責任;因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這群厲害的專業人士,只有讓同仁維持在最佳狀態,才能提供給客戶最優質的服務。這正是博仲Triple Bottom Line的另外兩個C:顧客(Client)和同事(Colleague)。

務實的高等教育吸引新青世代

稱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是因為栽植樹木需要十年,但培養人才需要百年比喻培養人才非常不易。但在多元的時代挑戰下,教育工作更需要來自於客戶(學生)的真實需要上,就學只是起點,幫助就學的學生瞭解未來要走的路更重要。勞瑞德(Laureate)教育分佈全球在23個國家的90萬個學生,是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在紐約交易所上市,2018年營業額達2018年全年營業額達33億美元(約1050億新台幣),聚焦在學生就學期間的職涯發展,且提供多元就業及培訓計畫,讓學生更貼近產業變化所需的人力資源需求。勞瑞德不是傳統公營,也不是牟利的教育機構,而是一個在獲利、青年實力及社會影響力之間達到平衡的共益企業。或許在台灣面臨重大教育議題,思考教育應讓社會階級平衡的目的時,也能參考勞瑞德與這些未來員工的實力共創上。